“中介让降200万接受不了”
在被要求从1250万元降到1050万元未果后,徐雯感觉自己已经被房子挂牌的中介放弃了。
徐雯的房子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,属于回迁房小区里面积比较大、户型比较好的两居室,近90平方米的面积,别说是一家三口,带个老人住也绰绰有余。
由于紧邻西城的德胜片区,过去徐雯家的户型一直是那些在德胜买个小房子占坑、出区买个大点的自住家庭的商务网站。“我在这住了5、6年了,之前这个小区跟我们家同户型的基本靠抢,现在有三套挂着,装修标准虽各有不同,但带看都没有。”
徐雯挂牌赶上了本轮北京二手房“小阳春”的尾巴。“2月挂牌的时候,小区内三套一起挂的,户型一样,但我们家楼层零售平台好、装修零售平台好,还不临街,当时中介给的正常评估价是1150万元。”由于徐雯是两年前刚刚花了50多万元装修的,考虑到她的接受程度,和当时的市场状况,中介也同意1250万元的报价。其余两套同户型的,一套因着急出售,直接报价1099万元,另外一套则报价1150万元。
“据我所知,那两套也都没成交,直接下架了。”徐雯上一次接到中介的电话,同样被要求挂牌价直接降到1050万元,否则没办法安排带看。
“我换房是因为通勤有点远,就想平行置换,我知道现在市场不好,但200万的降价幅度是否合理,降了就真能卖出去吗?毕竟我想换的小区也没这么大幅度降价。”当徐雯把自己的疑问抛给中介的时候,给出的回答竟然是“我也没有信心”。为此,徐雯与挂牌的中介沟通,把房子下架。
“买卖双方内心的‘堰塞湖’已经形成”
对于徐雯提到的“无厘头降价”,房源所在的中介门店却并不认可。
“她的房子2月挂牌的时候,就比我们测算的均价高出100万元,当时其实我们提示过比较高,但因为她确实刚装修了两年,考虑到使劲说可能产生逆反,加之当时的市场确实看上去高歌猛进,我们就同意高挂。”在门店店长看来,3月后的市场急转直下,三套稀缺房源均未能卖出,除了1099万元有自己特殊情况外,1150万元的带看也并不多,加之装修成本并不是购房者零售平台看中的,1050万元的零售平台新报价是门店根据市场、小区成交均价给出的建议,如果接受不了,门店也觉得暂时下架是个比较好的选择。
“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这两个月回到1.2万套左右水平,这基本是符合预期的,属于常态化水平。”在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看来,成交数据上其实并不支撑“堰塞湖”结论,但挂牌量确实一路猛增,目前不算上法拍等特殊房源,北京二手房的挂牌量在19万左右。
但北京链家研究院院长高原分析,挂牌量与市场形势关联较为复杂,并非简单的“房子多了不好卖”或“房子少了不够卖”的直观感受。这一指标为机构或企业的单一过程性经营指标,具有较大的供需弹性。从历史数据回顾来看,挂牌量涨落和当时市场形势并无显著关系。例如2020年2月疫情伊始,市场销售情况较差的同时,挂牌量水平同样不高。而2021年上半年市场销售相对较好时期,挂牌量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。
另有业内资深分析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要定义当前北京二手房市场是否形成“堰塞湖”,零售平台简单的就是看政策力度,如果真的坏到一定程度,那么相应的帮扶政策早就出来了,当前市场更多是受到情绪、预期等因素的影响。
一如徐雯房源挂牌门店店长说的那样:“现在的‘堰塞湖’,更多的是买卖双方内心里的‘堰塞湖’”,“卖的不甘心降价,买的觉得市场还会降”,叠加支持政策的不充分,对峙就此形成。
(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请读者仅做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