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DXBL2880/  DXBL2880  企业  电子  创业  互联网  上海  深圳  手机  电商 

6岁女儿突然暴瘦,去医院检查时让娃摘掉“项链”,爸妈慌张:娃没戴啊!

   日期:2023-07-06     浏览:4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6岁女儿突然暴瘦,去医院检查时让娃摘掉项链,爸妈慌张:娃没戴啊!小青家的女儿已经6岁了,长得很是可爱,胖嘟嘟的讨人喜欢。但
 6岁女儿突然暴瘦,去医院检查时让娃摘掉“项链”,爸妈慌张:娃没戴啊!
小青家的女儿已经6岁了,长得很是可爱,胖嘟嘟的讨人喜欢。
 
但最近,小青却发现自家平常很是活泼的女儿,却突然变得蔫蔫的,胃口也不好了,老是喊胃疼。
 
一开始,小青还以为只是由于夏天到了,孩子吃多了积食,于是给女儿做了些清淡的食物,还配合着吃了些健胃消食的药品。
 
但才几天过去,女儿就暴瘦了一圈。这下,小青感觉有些不对劲了,急忙带着女儿去了医院进行检查。
 
一开始,医生也没有查出孩子有什么异常情况,没办法判断孩子突然不爱吃饭的原因,于是便建议去拍个胸片看看。
 
在拍摄胸片时,拍摄仪器却是发出了“滴滴”的警报声,医生还以为孩子身上是携带了什么金属类的东西,于是便和小青夫妻俩说道:“孩子身上是不是戴了项链,给她摘下来”。
 
但小青夫妻俩却是满脸的疑惑,自己从来没给孩子戴过什么项链之类的,于是连忙回道:“孩子没戴项链啊,我家孩子从来不戴。”
 
这下医生也疑惑了,难道仪器出问题了?
 
为了保险起见,医生还给孩子换了个仪器进行检查,但仪器依然是发出了“滴滴”的声音,这下小青夫妻有些慌了:“女儿怎么了,为什么会这样?”
 
 
带着这样的疑惑,医生还是用仪器给孩子拍了胸片,当胸片拍出时,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。
 
原来,孩子的体内竟有一块磁铁!从胸片中可以看到,这块磁铁所在的位置,正好像是孩子戴了条“项链”一般。
 
为什么好好的磁铁会跑到孩子的体内去了呢?原来,妈妈小青是那种“马大哈”的性格,在家里经常是丢三落四,迷迷糊糊的,也不怎么会收拾。
 
这个磁铁估计就是孩子不知道在家的哪个角落捡的,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它给吃到嘴里去了,还好小青还算送医及时,医生立马安排了手术,将磁铁从孩子体内取了出来。
 
小青当然也很是自责,都怪自己心大,不然女儿怎么好端端的要遭这个罪。于是暗暗下决心,以后一定多注意,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。
 
小青女儿戴“项链”这件事,其实也给了我们家长们一次警告,家里这种不起眼的小物件还真不少,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都很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。还应多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,让孩子有主动规避风险的能力。
 
以下这些情况也需注意。
 
前两年,一个上海的6岁男孩,将一瓶可乐放进了冰箱的冷冻室,在拿出可乐后开启的一瞬间,可乐发生了爆炸,易拉罐的金属拉环直接穿透了他的腮帮,导致男孩在医院缝了38针,真的惨不忍睹!
 
 
无独有偶,去年,20岁的大学生小袁,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,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可乐,不小心将可乐罐掉在了地上,在他捡起来打开瓶盖的瞬间,可乐突然爆炸了!
 
导致他左手虎口处被炸出了7cm的口子,左手拇指的地方更是被炸骨折了。
 
 
为什么冰可乐会爆炸?
 
冰可乐爆炸,有两种可能:一是因为温差,二是因为气压。
 
温差:可乐是二氧化碳饮料,过热或过冷都会让二氧化碳从可乐中释放出来,可乐的体积会膨胀,导致罐体被撑破,所以可乐罐不能加热,也不能冷冻!
 
气压:可乐中的二氧化碳,在落地碰撞一瞬间可乐瓶发生剧烈震荡,二氧化碳大量释放,导致气压升高,最终引起瓶身爆炸。
 
 
因此,只要是碳酸易拉罐饮料,包装上,都会写明:禁止加热或0℃以下冷冻。
 
 
所以,如果饮料从冰箱拿出来没有摇晃就发生爆炸,就应该是与温差有关;如果其间有摇晃,如落地碰撞引起的剧烈震荡,就是跟气压有关了。
 
所以再次提醒大家,在冰冻可乐这种碳酸饮料时,一定要记住一点:千万不要把它放到0℃以下!
 
喷花露水燃烧
之前,惠州一名9岁的男孩,就不慎引燃了花露水,造成7岁的妹妹严重烧伤。
 
起因是男孩正在玩打火机,不巧的是,妹妹在一旁玩耍,她的脖子上,刚涂抹了花露水,腾起的火焰一下子就烧到了妹妹的脖子,导致妹妹脖子一圈被严重烧伤。
 
 
为什么会这样呢?
 
因为花露水是以酒精制成的一种香水类产品,其中含有70%的酒精,极易燃烧。
 
有消防人员做过实验,花露水没接触火焰时,不会燃烧,但只要一接触,就能瞬间被点燃,火焰高度直接超过20cm!
 
 
所以,如果家中备有花露水,请一定注意避开火源!
 
除了花露水,还有一些日用品,接近热源后,也容易起火或爆炸!比如:灭蚊剂、杀虫剂、空气清新剂、摩丝、指甲油等。
 
 
尖锐物品
 
尖利的物品千万不要给孩子玩,这算是一个基本常识,但很多家长能想到的尖利物品,只是剪刀、钉子、锥子之类的,而忽略了筷子、小木棍、牙签等,但它们对小孩来说,也可能是致命“凶器”!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冀ICP备19001344号-2